你瞧,他大咧咧地「御用」了宋朝皇帝趙光義的「御批」: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在疫情發生後,日本才在6月1日正式確立,未來將逐年撥款給「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擬定疫苗長期開發計畫。因為中國從5月底開始,也開始對中南美國家展開「疫苗外交」,包括台灣友邦宏都拉斯與巴拉圭等,都收到中國「暗示」拿斷交來換疫苗。
疫苗高峰會的宣誓 台灣在6月4日,拿到日本巧手捐贈的124萬劑阿斯利康疫苗(AZ),挽救疫情蔓延後導致的疫苗荒,真可謂是一場「及時雨」。跟吃藥不同,疫苗是要打在健康的人身上,因此日本未來擬將修法,將疫苗的對照組改為「既有疫苗」,並且加速緊急授權的步驟。因此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開發經費是否充裕。其中,目前執政當局所持有的70萬劑疫苗,被許多人批評過少,一度引發在野勢力攻擊。日本雖然是醫藥大國,但卻不是疫苗大國,每年疫苗研發經費僅約美國十分之一左右。
台灣當時就趕緊以「口罩國家隊」因應,並在之後與美國合作展開國產自主疫苗研發,日本也在被掃過一輪口罩後,深知醫療物資掌控的盲點,決定展開疫苗研發。無論真相為何,背後都點出一個隱憂,台灣身為非WHO成員,將來在醫藥戰略上勢必會因為中國因素捉襟見肘。大部分校友的立場皆傾向希望在保留舊建築的前提下,完成新館的建置,甚至有校友提出應把有章新館建在校方去年10月甫收回的北側新校地。
位於板橋,鄰近萬華和中和兩個雙北新冠疫情熱區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日前宣布自5月17日至6月8日[1]實施全校遠距教學,並要求住宿生儘速返家。楊啟鉉以玻璃帷幕包覆加固後的建築,讓藝博館完整保留了舊行政大樓的建築外貌。且經2018年由新北市政府的文資審查會議,既存有章藝術博物館為民國50年代常見的構造及行政建築設計型式,且經過去多次整建已非建物原貌,不具保存價值。可能是眼見討論愈來愈熱,校方便於5月21日發布「針對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新建工程案之不實言論澄清稿」,文中說明現有章藝術博物館建築使用年限已達50年以上,結構安全已不符合現行法規標準。
校友社群才得知有章藝術博物館舊建築(朱尊誼設計的行政大樓)會被拆除的消息,在這之前,大部分的校友及在校師生都僅知道有章藝術博物館會增建新館,但包括呂琪昌本人都是在5月18日公開的招標資訊露出之後,才知道校方並不打算保留舊建築。[2] 然而聲明刊出之後,卻引發更多的質疑聲浪。
解決校地問題也就成為台藝大歷任校長無不戮力以對的重大功課,雖然步調緩慢,但在歷任校長的努力之下確實累積了些許進度。台藝大難以擺脫的空間焦慮 以台灣的大專院校而言,台灣藝術大學的校地可以說是十分的袖珍,甚至比國內許多高中職學校都來的小,至於關於台藝大校地的問題,約莫一年前筆者一篇探討台藝大第二校區的短文有比較清楚的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搭配著看。事件的始末 基於有章藝術博物館的名氣,遠遠比不上關渡那間不久前還在展奈良美智的美術館,還是先簡介一下有章的歷史背景。本來這件事情坦白說是台藝大師生校友的家務事,並不真的有必要為之鳴鼓為文(且在疫情壟罩的氛圍下,大部分的台藝人還是關心學校的防疫措施來的多一點),但它所引起的討論和迴響,和其所展現的思考面向,還是挺值得探討一番。
並且,如果當時就已經發現「建物老舊,結構安全不符合現行法規標準,安全堪慮」,那麼至今將近五年的時間,大台北藝術雙年展都辦兩次了,在裡面活動的師生、行政人員、藝術家們難道是一直在「安全堪慮」的環境裡工作嗎?還是這個問題就一直被擺到招標的現在呢? 主持有章新館興建的建築師團隊為廖偉立,在一篇他與欣傳媒的專訪中,他提到「經檢視校園環境及基地後,他(廖偉立)大膽的將舊建築拆除重新設計,將原本一分為二的廣場重新串聯,來回應周邊擁擠凌亂的環境。首先從目前可找到的,2016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工程規劃構想書》中,可以看到在當時的新館設計都還有保留舊建築的結構,至少並沒有提及「拆除舊館」的部分。雖然對比於5月12日便陸續有師生在官方社團及平台提倡防疫措施升級,這份14日傍晚才發出的公告可謂姍姍來遲,但至少已跟上雙北各大專院校的防疫節奏。在此也聲明,這篇文章並不打算代表任何人,為現有的有章藝術博物館建築作下拆或不拆的定論,而是藉由議題的梳理,試圖發掘這個議題背後反映出了台藝人什麼樣的焦慮和失落。
」 這裡又出現一個令人玩味的地方:所以拆除有章舊建築是廖偉立建築師個人的創作理念,抑或是校方所提出的需求呢?無論是這兩者中的哪一個,促使他們最終推翻2016年「新舊並存」決定的關鍵又是什麼? 即便我們不談這些對既有資料的臆測和詮釋,不可諱言的是,沒有一份會議資料或公告文件,可以說明校方決定拆除舊有章建築是什麼時候的事[3]。沒有人知道校方從「新舊並存」到「拆除舊館」的決議過程到底是什麼,這才是其中的貓膩所在。
在師生都對校方的防疫對應措施提出呼籲和批判的此刻,幾乎同時間有另外一個議題在台藝大的社群裡發酵、湧動,不同於前述的校園防疫政策,這個議題較大層面是在校友之間而非在校師生之間被熱烈的討論: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的拆除及整建。Photo Credit: 截圖自2016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工程規劃構想書》 有章藝術博物館原本的改建設計圖,新館設計還有保留舊建築的結構。
而藝術實踐無論練習、創作、教學、展演,都需要廣大的空間資源,甚至於台藝有些系所在筆者就讀台藝大時期就沒有系館,到現在我畢業都十年了還是在各個教室四處流浪。2011年廖有章慈善基金會贊助一億元款項,做為藝術博物館新館新建的籌備資金。也是因為這筆款項,當時開館約三年餘的藝博館正式定名為「有章藝術博物館」。今年5月19日,台藝大工藝系前系主任,陶藝術家呂琪昌於臉書貼出一段與校方的往來信件,內容是呂琪昌建請校方暫緩有章藝術博物館舊建築的拆除作業,並且遭校方婉拒今年5月19日,台藝大工藝系前系主任,陶藝術家呂琪昌於臉書貼出一段與校方的往來信件,內容是呂琪昌建請校方暫緩有章藝術博物館舊建築的拆除作業,並且遭校方婉拒。在此也聲明,這篇文章並不打算代表任何人,為現有的有章藝術博物館建築作下拆或不拆的定論,而是藉由議題的梳理,試圖發掘這個議題背後反映出了台藝人什麼樣的焦慮和失落。
也是因為這筆款項,當時開館約三年餘的藝博館正式定名為「有章藝術博物館」。Photo Credit: 截圖自2016年《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工程規劃構想書》 有章藝術博物館原本的改建設計圖,新館設計還有保留舊建築的結構。
2011年廖有章慈善基金會贊助一億元款項,做為藝術博物館新館新建的籌備資金。且經2018年由新北市政府的文資審查會議,既存有章藝術博物館為民國50年代常見的構造及行政建築設計型式,且經過去多次整建已非建物原貌,不具保存價值。
在師生都對校方的防疫對應措施提出呼籲和批判的此刻,幾乎同時間有另外一個議題在台藝大的社群裡發酵、湧動,不同於前述的校園防疫政策,這個議題較大層面是在校友之間而非在校師生之間被熱烈的討論: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的拆除及整建。校友社群才得知有章藝術博物館舊建築(朱尊誼設計的行政大樓)會被拆除的消息,在這之前,大部分的校友及在校師生都僅知道有章藝術博物館會增建新館,但包括呂琪昌本人都是在5月18日公開的招標資訊露出之後,才知道校方並不打算保留舊建築。
而藝術實踐無論練習、創作、教學、展演,都需要廣大的空間資源,甚至於台藝有些系所在筆者就讀台藝大時期就沒有系館,到現在我畢業都十年了還是在各個教室四處流浪。首先從目前可找到的,2016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工程規劃構想書》中,可以看到在當時的新館設計都還有保留舊建築的結構,至少並沒有提及「拆除舊館」的部分。位於板橋,鄰近萬華和中和兩個雙北新冠疫情熱區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日前宣布自5月17日至6月8日[1]實施全校遠距教學,並要求住宿生儘速返家。本來這件事情坦白說是台藝大師生校友的家務事,並不真的有必要為之鳴鼓為文(且在疫情壟罩的氛圍下,大部分的台藝人還是關心學校的防疫措施來的多一點),但它所引起的討論和迴響,和其所展現的思考面向,還是挺值得探討一番。
大部分校友的立場皆傾向希望在保留舊建築的前提下,完成新館的建置,甚至有校友提出應把有章新館建在校方去年10月甫收回的北側新校地。事件的始末 基於有章藝術博物館的名氣,遠遠比不上關渡那間不久前還在展奈良美智的美術館,還是先簡介一下有章的歷史背景。
[2] 然而聲明刊出之後,卻引發更多的質疑聲浪。可能是眼見討論愈來愈熱,校方便於5月21日發布「針對台藝大有章藝術博物館新建工程案之不實言論澄清稿」,文中說明現有章藝術博物館建築使用年限已達50年以上,結構安全已不符合現行法規標準。
」 這裡又出現一個令人玩味的地方:所以拆除有章舊建築是廖偉立建築師個人的創作理念,抑或是校方所提出的需求呢?無論是這兩者中的哪一個,促使他們最終推翻2016年「新舊並存」決定的關鍵又是什麼? 即便我們不談這些對既有資料的臆測和詮釋,不可諱言的是,沒有一份會議資料或公告文件,可以說明校方決定拆除舊有章建築是什麼時候的事[3]。沒有人知道校方從「新舊並存」到「拆除舊館」的決議過程到底是什麼,這才是其中的貓膩所在。
台藝大難以擺脫的空間焦慮 以台灣的大專院校而言,台灣藝術大學的校地可以說是十分的袖珍,甚至比國內許多高中職學校都來的小,至於關於台藝大校地的問題,約莫一年前筆者一篇探討台藝大第二校區的短文有比較清楚的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搭配著看。雖然對比於5月12日便陸續有師生在官方社團及平台提倡防疫措施升級,這份14日傍晚才發出的公告可謂姍姍來遲,但至少已跟上雙北各大專院校的防疫節奏。並且,如果當時就已經發現「建物老舊,結構安全不符合現行法規標準,安全堪慮」,那麼至今將近五年的時間,大台北藝術雙年展都辦兩次了,在裡面活動的師生、行政人員、藝術家們難道是一直在「安全堪慮」的環境裡工作嗎?還是這個問題就一直被擺到招標的現在呢? 主持有章新館興建的建築師團隊為廖偉立,在一篇他與欣傳媒的專訪中,他提到「經檢視校園環境及基地後,他(廖偉立)大膽的將舊建築拆除重新設計,將原本一分為二的廣場重新串聯,來回應周邊擁擠凌亂的環境。解決校地問題也就成為台藝大歷任校長無不戮力以對的重大功課,雖然步調緩慢,但在歷任校長的努力之下確實累積了些許進度。
楊啟鉉以玻璃帷幕包覆加固後的建築,讓藝博館完整保留了舊行政大樓的建築外貌佘通權說明停滯性通貨膨脹指在經濟停滯的情況下,物價依然上漲,就業與消費呈現萎縮,為抑制這種現象,通常各國政府採用升息來降溫。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指出今年(2021年),因爲疫苗問世後,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反彈達5.8%。他指出,美國政府及聯準會(Fed)主要擔憂若經濟復甦未果,冒然大動作打壓通膨,反而造成更大的經濟危機。
他強調,這才是美國通膨數據走高背後的國際政治含義。國內專家:停滯性通膨警鈴響起 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佘通權指出,拜登公布1.9兆美元經濟復甦政策、新冠疫苗及產油國協議減縮庫存的激勵下,市場對燃料需求回升的期望,國際油價突破70美元,較去年上漲30%以上,牽動整體材料成本上升,企業獲利普遍減縮。